大學,是臺灣崑曲的搖籃。
早在清治時期,臺灣就已有崑曲活動的記載,民國38年(1949)以後,隨著國民政府來臺的曲友,在臺灣傳唱崑曲,數十年間,大學成為了崑曲藝術的搖籃,除臺師大之外,徐炎之先生於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銘傳商專、西湖商職和北一女等校崑曲社教授崑曲,並在國立藝專、中國文化學院、三軍劇校傳藝,影響深遠。而臺大曾永義、中大洪惟助兩位教授主持「崑曲傳習計畫」,更讓崑曲種子開枝散葉。1990年代以後的臺灣崑曲,綻放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觀。
本展由臺灣大學檔案館與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聯合策劃展出。臺灣大學崑曲研究社歷史悠久,自民國46年(1957)創立,請徐炎之夫婦教授,已邁入第67年,至今仍有活動。臺大檔案館保存崑曲社活動珍貴文檔,可一覽崑曲社的歷史足跡。中大於民國62年(1973)由洪惟助教授創設崑曲社,每週接送徐炎之先生往返中大指導崑曲。民國81年(1992)成立戲曲研究室,開始崑曲的研究,並搜集珍貴文物,於106年(2017)成立崑曲博物館,是世上唯一的大學崑曲博物館,持續崑曲的推廣與研究工作。
本展聚焦大學校園崑曲活動的歷史,檔案、老照片、崑曲文物承載的眾多故事,都在跨校聯展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