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6-06-27
更新日期:2016-06-27
編輯女工說
人家逛校園是看傅鐘和杜鵑花,我們逛校園專門找髒的破的長蚊子的....
夏天雨後蚊子就很多,有想過為什麼嗎?專門抓蚊子的公衛系蔡坤憲老師帶領總務處和環安衛中心的同仁們一起去找蚊子,繞了一圈就印證了有積水的地方就有孑孓的的不變真理!來看看2015年夏天一群人跑去餵蚊子的校園巡禮吧!
在文章開始前,因為很重要,所以先來一段政令宣導!
-- 2016/6/24 事務組發送全校訊息 --
為因應本土登革熱疫情,請各單位檢視館舍周遭是否仍有積水容器未清理,並務必遵守「巡、倒、清、刷」清理原則,做好清除病媒蚊等相關防治措施。 若館舍周遭有陰井或排水溝,請檢視是否積水而有孑孓孳生,如有阻塞請派員立即疏通,並請全面確實檢視館舍周遭環境。 各單位若需要防治病媒蚊用藥(蚊必滅粒劑),請至總務處事務組雜工班(女五舍旁,看地圖)領取(雜工班電話:3366-2239,王志文班長)。
台語裡的「抓蚊子」是「閒到發荒」的意思,但是一群臺大老師和職員在陰暗的牆角邊、雨後的草地間找蚊子,一點也不閒、而且非常震撼!原本臺大校園自以為傲的自然環境,也是養蚊子的好地方!
9月7日星期一大雨滂沱,環境衛生研究所的蔡坤憲教授帶領研究生,以及環安衛中心、事務組、營繕組的老師和同仁,總共十個人,下午花了二個半小時在校園內巡訪9個地點,9處都有孑孓的蹤影,中奬機率百分百!當然,每個人都被蚊子熱吻了....
蔡老師在出發前,先幫大家上了個簡短的行前教育。大家都知道,登革熱是由蚊子傳播的,在台灣北部,白線斑蚊是傳染登革熱的主要媒介。當登革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會帶有病毒,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蚊子有多厲害呢?蚊子的卵外觀像沙子,但有黏性,可以附著在物體上,等待下次積水的時候,只要20分鐘就可以孵化成孑孓,再過7天,孑孓就可以變成蚊子自由飛翔了!即使沒水,蚊子的卵仍可以休眠 3-6 個月!所以要把容器內的水倒掉、還要倒扣、最好還要刷洗去除殘留的蚊子卵,就是避免再積水,且就算積水了,也不用擔心容器內有殘存的蚊子卵!
蔡老師也強調,孑孓只會在清澈的止水中生長,養在水盆中的萬年青、幸運竹等,最容易發現孑孓。養魚或已有其他動物(如劍水蚤)且自成一個小生態的水中,孑孓會被吃掉,因此不必擔心。更多防治資訊,可參考 疾管署網頁(下載簡報檔)。
下午實際外出會勘,都是在不起眼的角落,例如辦公室外的木頭桌椅下方、女生宿舍的露台上,發現花盆、水瓶、各式容器,裡面正是積水和孑孓!表示臺大人都很愛養花惹草,只是花草養完了,花盆就被遺棄了!蔡坤憲老師和研究生熟練地拿起滴管吸起孑孓,放到瓶子中,再把容器倒扣、讓水流掉。
蔡老師在會議室展示的孑孓大軍,令人「印象深刻」~
臺大校園自然生態豐富,綠地面積大,有些草坪雨後積水,小小水窪竟也賓果!為了治療褐根病樹木,在樹根周圍挖溝阻隔褐根病傳染,而這溝渠中也出現了孑孓的蹤跡!連陽光充足的戶外都是如此,溫室的防水布、冷卻水塔、阻塞的水溝、屋角或室內的黑暗角落就更不必說了,建物屋頂上的阻塞排水孔、遮雨棚天溝,只要積水多日未排除,就有孑孓活動!
透過這次會勘,大家理解了防治蚊子的別無他法,就是清除積水!隨著開學時間將至,登革熱的疫情極有可能從南部往北部擴散,所以,當您注意到周邊有可能積水的容器,主動觀察一下,花一點時間將去除積水,少一個養蚊子的機會,就是利己利人!
2015年9月9日下午,環安衛中心邀請蔡老師演講登革熱的防治方式,二場座無虛席,大爆滿!
最後更新 2016-06-27
回上頁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