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三到五月、春暖花開時期,走在校園裡總能發現一株株螺旋狀的粉紅小蘭花!它名叫「綬草」,是蘭花種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因為在清明時節前後開花,所以又叫「清明草」;也是唯一花朵沿著花軸螺旋狀生長的台灣原生蘭,故又得名盤龍參或青龍纏柱,也是台灣少數能生長在平地的小型野生蘭花。
本校多年前在校園多處草坪發現綬草後,即在物種保育、及兼顧師生同仁使用、景觀維護的考量下,選定幾處綬草族群較大之公共區域,如行政大樓前草坪、醉月湖靠近排球場側進行春季野生草花圈圍保育,以保護校園內綬草的生活環境,以祈綬草能在不受外界影響下順利生長。
而今(113)年起,總務處也和生科系王俊能教授共同合作,透過系所專業知識及相關設備儀器,培訓綬草保育人才、調查校內綬草族群,並進行綬草保育與推廣等保護計畫。
另總務處為更進一步增加校園原生植物種類,亦有種植馬蘭、倒地蜈蚣、穗花木蘭、綬草、山菊等小苗且復育繁殖,並且有了初步的成果。如果你正好走到舟山路上、振興草坪前或行政大樓門口等區域,不妨低頭看看附近的小盆栽和花圃,或許也能找到這些臺灣原生種的蹤跡喔!
綬草及其他原生植物在校園中茁壯成長,需要我們攜手共同努力,保護綬草及良好的自然環境,讓我們的校園成為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綠色樂園!
更多關於綬草的介紹